首页 > 诗文 > 朱熹的诗 >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·其二

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·其二

[宋代]:朱熹

昨夜江边春水生,艨艟巨舰一毛轻。

向来枉费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

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·其二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,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。

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,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。

注释

渠:它,第三人称代词,这里指方塘之水。

那得:怎么会。

那:通“哪”,怎么的意思。

清如许:这样清澈。

如:如此,这样。

清:清澈。

为:因为。

源头活水: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,从而不断积累,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、运用和探索,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,就像水源头一样。

“艨艟”: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,这里指大船。一毛轻: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。

向来:原先,指春水上涨之前。推移力:指浅水时行船困难,需人推挽而行。

中流:河流的中心。

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·其二创作背景

  庆元二年(1196年),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,朱熹与门人黄干、蔡沈、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。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、吴常兄弟之邀,到该村讲学,为吴氏厅堂书写“荣木轩”,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《社仓记》,还在该村写下了《观书有感二首》。

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·其二鉴赏

 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。它以泛舟为例,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。“昨夜江边春水生,艨艟巨舰一毛轻”,其中的“蒙冲”也写作“艨艟”。因为“昨夜”下了大雨,“江边春水”,万溪千流,滚滚滔滔,汇入大江,所以本来搁浅的“蒙冲巨舰”,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。“向来枉费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”,说往日舟大水浅,众人使劲推船,也是白费力气,而此时春水猛涨,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。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,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,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;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,则熟能生巧,驾驭自如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,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。

朱熹简介

唐代·朱熹的简介

朱熹
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沧洲病叟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

...〔 ► 朱熹的诗(1187篇)

猜你喜欢

登金山

清代汪铮

搭影耸寒月,江声撼夕阳。蛟宫蟠地脉,鸳瓦接天光。

慷慨停孤棹,登临更上方。千秋遗恨在,杯酒吊蕲王。

舟次清口 其一

宋代黄裳

海岱东西六转春,投閒休说去思人。此方缘尽回头处,别有仙源可出尘。

建炎己酉十二月五日避乱鸽湖山十绝句 其三

宋代王庭圭

幡竿插入千岩底,鸟语飞来绝壁间。洞口行人迷处所,不知钟梵锁孱颜。

宁国蒋氏山居四景 其二 梅溪钓艇

明代程敏政

双桨悠悠出岸沙,钓鱼人住水西涯。隔溪残雪春犹浅,时见寒梅一树花。

劝石集贤饮

宋代刘筠

豪家抱瓮擅风流,更燎薰炉白雪楼。

鲁笔休分科斗字,蜀都且换鹔鹴裘。

病中呈诸友

宋代朱熹

穷居值秋晦,抱疾独斋居。行稀草生径,一雨复旬馀。

交亲各所营,旷若音尘疏。始悟端居乐,复理北窗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