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李嘉祐的诗 >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

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

[唐代]:李嘉祐

处处空篱落,江村不忍看。

无人花色惨,多雨鸟声寒。

黄霸初临郡,陶潜未罢官。

乘春务征伐,谁肯问凋残。

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从常州回江阴的路上,所到之处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篱笆院落,颓败的江村景象让人触目惊心。

因为少有人迹,路边的野花看上去颜色惨淡;频繁的春雨,使鸟鸣听上去也满含寒意。

上官才刚刚上任,我也还没有辞官而去。

今年春天,首要的任务是平息战乱,谁还有心来关心民生的凋敝、江村的残破?

注释

春务:春季的农事。

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鉴赏

  当去年夏天,李嘉祐还在哀叹自己命运多蹇,考虑要不要辞官而去的时候,一场突然而来的战事打破了平淡的生活,刘展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,席卷过江阴大地,李嘉祐没有经历安史之乱,面对战争他有点手足无措,不知道如何应对判断,开始的时候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非,江阴的老百姓出逃的出逃,被征兵的征兵,作为文官的李嘉祐似乎对这一切也无能为力,只能坚守江阴,等待时局的稳定。

  好在战乱来得快去得也快,但是战争对江阴的伤害短时间却无法恢复。上元二年春,李嘉祐去常州谒见新任常州刺史,回来的路上,看到满目疮痍的江村,心情应该是无比沉重的,一句“谁肯问凋残”,表达了李嘉祐对民生的关怀,也让他的诗名好了不少。

  首联“处处空篱落,江村不忍看”,前句是直接看到的,后句说不忍看,却偏还要看,江村的残破避无可避,直击人心。

  颔联是本诗的精华所在,可见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。前句是视觉的感受,花色本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改变,但在诗人看来,人民的悲惨境遇却通过花色反映了出来,赋予的花色别样的意味。后句是听觉的感受,虽然写的是声音,却同样赋予了鸟鸣声以感情色彩,一个寒字,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。

  颈联和尾联隐约地表达了乱后初定,诗人意图收拾残局,重新经营民生的愿望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彷徨。不过李嘉祐并没有机会重整江阴了,因为当年春天,他就升官去当台州刺史了。

  此后,江南到大历年间,才渐渐从刘展之乱中恢复过来,《旧唐书》卷185下《萧定传》载:“大历中,有司条天下牧守课绩,唯定(润州刺史萧定)与常州刺史萧复、濠州刺史张镒为理行第一。其勤农桑,均赋税,逋亡归复,户口增加,定又冠焉。”

李嘉祐简介

唐代·李嘉祐的简介

李嘉祐,字从一,生卒年俱不可考,赵州(今河北省赵县)人。天宝七年(748)进士,授秘书正字。

...〔 ► 李嘉祐的诗(140篇)

猜你喜欢

结客少年场

明代李攀龙

翩翩白马客,游冶长安城。自矜有侠骨,肮脏多交情。

羞倚将军势,讵借傍人名。利剑一在掌,四海皆弟兄。

送友人之官

明代王汝玉

春山春树绿,相送去何之。拜命辞朝日,分符出守时。

花连渚宫暗,潮溯楚江迟。鼎郡彫零久,疲氓藉设施。

南岳道中二首

宋代汪元量

夜来大醉别衡阳,今日长吟下楚湘。

翠藻青苹鱼市井,白苹红蓼雁家乡。

晨炊黄冈望海

宋代杨万里

望中雪岭界天横,雪外青瑶甃地平。

白底是沙青是海,卷帘看了却心惊。

方洲八景八首 其二 杏圃朝霞

明代张宁

春深花正开,天晴海初曙。霞光云际来,艳色溢蓬宇。

明明碎锦坊,淡淡秋容圃。聊因旦晚欢,妍丽安足数。

哭槐径弟

宋代薛嵎

孤僻由天性,看山独展眉。岂无身后虑,犹课病中诗。

泉石宁非祟,苍旻不可知。平生唯爱菊,增我九秋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