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韩翃的诗 > 送客归江州

送客归江州

[唐代]:韩翃

东归复得采真游,江水迎君日夜流。

客舍不离青雀舫,人家旧在白鸥洲。

风吹山带遥知雨,露湿荷裳已报秋。

闻道泉明居止近,篮舆相访为淹留。

送客归江州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你此番东归故里,又可以作庄子所说的采真之游了;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水,是在欢迎你回去,为你高兴。

你食宿不离那画有青雀的船舫,你的家就在那白鸥翔集的沙洲之上。

清风吹拂着山间如带的白云,那是要下雨了,露珠沾湿了你荷叶做成的衣裳,提醒着你秋天已至。

听说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就在附近,你乘着竹轿,前往拜访,久久不愿离去。

注释

江州:州名,治所初在豫章,后移浔阳。客:作者友人,生平不详,似为一位弃官归隐者。

采真:道教语,指顺乎天性,放任自然。后多指求仙修道。

青雀舫:即画有青雀的船只。

白鸥洲:指白鸥翔集的沙洲。此处借指客之家乡。

山带:指环绕峰岩的带状白云。

荷裳:即用荷叶做的衣服,以示高洁。

泉明:指晋陶渊明。因避唐高祖李渊讳,故称泉明。

淹留:停留。为:一作“会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于海娣.唐诗鉴赏大全集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237-238

2、费振刚.大历十才子诗传:吉林人民出版社,2000:181-182

3、冯兆平.庐山历代诗选:江西人民出版社,1980:31

送客归江州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得而知。根据诗题及诗的正文可知,作者在江边送别了弃官归隐的友人归故土江州,满含深情创作了这首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费振刚.大历十才子诗传:吉林人民出版社,2000:181-182

2、冯兆平.庐山历代诗选:江西人民出版社,1980:31

送客归江州鉴赏

  诗人开篇点明题旨,送客东归故里。“复”字,写出了客人隐居乡里学采真之游的喜悦心情。言“江水迎君”,更是以景衬情,以水助兴。江水日夜东流不停,暗示客人归心似箭,归程片刻不能迟缓。其终得还家的欣悦之情,溢于言表。

  颔联中,诗人称客人吃住在船上,亦即“不离青雀舫”正好照应次句之江水“日夜流”,可见其归程迅疾,恨不得早日即到家乡。船为“青雀舫”,家在“白鸥洲”,这是诗人称赞客人旅舟华美,家乡景色喜人。实际上亦是称赞客人自己。

  颈联乃诗人想象客人回到家中后,贫玩山野的隐逸情景,风吹山带,这是客人看到的如画美景。遥知雨,乃是其心中感受。合在一起,显见其已与自然融为一体。客身着荷裳,何其雅洁。荷裳为甘露沾湿,可见他对山野美景的喜爱。而寒凉的露水也在提醒他寒秋已至,对其关爱有加。自然与客人的界线已淡然消去,客人已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。

  尾联效仿陶渊明,乘着“篮舆”,并去探访陶的故居,乐而忘返。这既是呼应起句之“采真游”,又点明客人是辞官归隐,回归自然,身心自然愉悦。

  综观全诗,前两联点明主旨,写归途中的情景,写景叙事明白晓畅。后两联写归后隐居中的生活情景,照应起句的“复得采真游”。其中,“林风吹山带遥知雨,君湿荷裳已报秋”两句,文笔省净,意境深幽,既有杜甫七律遗风,又有王维山水诗之韵味,颇见锻锤之功。尾联扣合渊明,用典贴切。全诗境界清新,淡然有味,回味悠长,不愧佳篇。

韩翃简介

唐代·韩翃的简介

韩翃

韩翃,唐代诗人。字君平,南阳(今河南南阳)人。是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天宝13年(754)考中进士,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,后随侯希逸回朝,闲居长安十年。建中年间,因作《寒食》诗被唐德宗所赏识,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。韩翃诗笔法轻巧,写景别致,在当时传诵很广。

...〔 ► 韩翃的诗(171篇)

猜你喜欢

送徐树人师内渡

林占梅

甫许春风坐,谁知遽别离。识韩空有愿,御李怅无期。

豸服威名著,鳣堂教化施。受恩嗟未报,有泪洒临歧。

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,因呈院中诸公

唐代岑参

常爱张仪楼,西山正相当。千峰带积雪,百里临城墙。
烟氛扫晴空,草树映朝光。车马隘百井,里閈盘二江。
亚相自登坛,时危安此方。威声振蛮貊,惠化钟华阳。

酷暑终转阴凉喜而歌

崔荣江

炙灼锥千孔,淋淋汗若浆。桔槔深不汲,涸陌渴黍梁。

违久瀺灂水,相逢只梦乡。蒸床身烙饼,苇席洼盛汤。

病中

宋代郑獬

病来翻喜此身閒,心在浮云去住间。

休问游人春早晚,花开花落不相关。

李成寒林图

元代黄公望

六法从来推顾陆,一生今始见营丘。腕中筋骨元来铁,世上江山尽入眸。

林影有风摧落叶,涧声无雨咽清流。寒驴骚客吟成未,万壑寒云为尔留。

送陶元庸之越

释妙声

吴越山川一水分,总戎今属李将军。旌旗影动鼋鼍窟,鼓角声连虎豹群。

徼外遐荒来送款,幕中宾客总能文。想君禹穴题诗处,长向姑苏望白云。